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天津站长网 (https://www.022zz.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中流击水 光伏的冰和火

发布时间:2022-09-30 03:31:58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未知
导读:   对致力于光伏发电领域的从业者来说,已见证过太多的荣耀与辛酸、悲欢与离合。一部20年国内光伏战争史,可以浓缩为一句话:需求是离散的,而过剩是常态的。



  在全球的新能源领
  对致力于光伏发电领域的从业者来说,已见证过太多的荣耀与辛酸、悲欢与离合。一部20年国内光伏战争史,可以浓缩为一句话:需求是离散的,而过剩是常态的。
 
  在全球的新能源领域,国内成长出两个巨大的翅膀,前者是负责发电的隆基绿能,后者是负责电力存储的宁德时代。二者代表的所属行业有着极高的相似度,但又拥有本质的差别。当然,这个不同点也决定了做光伏的内卷程度要远超新能源汽车。
 
  第一,光伏的市场容量取决于政策变化,带有很强烈的计划色彩,为能源发电买单的是政府一方而不是普通消费者,每个年度需要装机多少,这个是依靠能源政策来进行的,也就是说,其需求规模是给定的。用时下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光伏是一个G端业务,而新能源汽车是一个C端业务。近20年来的国内光伏产业发展,无数起起伏伏的企业,倒下去的主要原因大多是没有把握住行业性盲目扩产与政策端需求量变化之间的节奏。
 
  第二,产业链的上下游环节在价值上交替转移。在光伏五大制造环节当中,越往上游,扩产的难度越大。例如最上游的多晶硅,由于上游的多晶硅制造属于大化工行业,审批难度以及扩产周期都有一定要求,所以现有产能主要集中在我国的火电便宜的新疆以及水电价格便宜的四川。而对应的下游的光伏组件,购置几个设备、采购电池片即可完成组装。
 
  因此,在2020年为发布“双碳”政策之前,上下游产能搭配合理,上游的多晶硅利润较低,而中下游的电池片、组件利润较高。2020年之后,得益于政策驱动,下游纷纷上马新项目,大干快干,产能扩张速度过快、规模较大,导致了上游多晶硅供不应求,利润很快转移至上游。除多晶硅以外,整个行业陷入亏损状态。
 
  第三,光伏技术方面已无实质性突破,整个行业陷入内卷化。光伏产业在国内的发展,从多晶硅制造到电池片技术均为早期对西方的替代,颠覆性技术早在10年前已完成了革新。
 
  目前各个环节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工艺制造的成熟度带来的降本增效。在近3年当中,光伏行业中只有电池片这个环节会出现技术迭代。即现有的perc光伏电池向效率较高的异质结电池升级。但就全行业而言,这一技术并不具备独创性,各家都在升级应用。
 
  第四,光伏企业逐步开启横向一体化战略,以此形成成本和规模效应。即行业格局中,原本在五大环节中有着各自分工的企业,开始纷纷跨界其他环节。例如光伏头部企业的隆基绿能,硅片的切割、电池片的研发、组件的制造均是亲自下场,以此形成足够低的成本,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保持采购和销售的足够话语权。
 
  上面是从宏观上对光伏行业的一个透视。特别是所谓的进入2020年的光伏平价时代以后。当然,这个“平价”更多的是政策层面的推动。进入2020年,关于集中式光伏电站的补贴到期,从理论以及光伏组件成本上进入一个可以和传统火电匹敌的时代。
 
  这两年中下游的疯狂扩产,笃定的是“双碳”战略下的需求无限,但在偌大一个光伏供需格局当中,谁是第一因,看看过去的两年,答案自然而知。

(编辑:天津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